• 扫一扫
    关注 · 微博
  • 扫一扫
    关注 · 微信

我把自己“嫁”给了社区——南昌高新区艾溪湖管理处溪湖北社区党委书记陈小莉

发布时间:2022-09-27 12:18:00来源:艾溪湖管理处浏览量:字体:

我是一名在基层工作了12年的社区书记。从踏上社区工作岗位的第一天起,我就把自己“嫁”给了社区,全身心投入到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中。上面千条线,下面一根针。社区工作就是一些零零碎碎的小事,但每一件小事都关乎居民的切身利益。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社区工作者,除了情怀和责任心,还得有解决各种难题的好办法。这是我在基层治理工作中,尤其是今年以来在高新区开展“善治小区”创建活动中的深切体会。
     两年前,溪湖北社区周边的交通堵塞问题让居民头痛不已。社区有3000多户居民,300多家店铺,加上毗邻有近9000名学生的学校,早晚高峰人流量、车流量大,交通拥堵,秩序混乱。特别是下雨天,万科海上传奇的居民被堵在地下车库,有时40多分钟出不来,在社区微信群中居民反映的意见比较多。我关注到情况后,及时在微信群回应居民关切。但是,这种涉及多个单位和部门的民生问题,单靠社区的力量很难解决。为此,社区启动“村社吹哨、部门报到”程序。在高新区应急管理局的调度下,溪湖北社区、公交公司、交警大队、南昌三中艾溪湖校区、规建局、城市管理局、物业公司、居民代表等积极参与,共商对策。经过几轮协调,相关单位采取了开通校车、增设“潮汐”通道、内移公交站台、增加现场调度警力等一系列有效措施。如今,社区周边道路畅通了,居民心情也舒畅了。“村社吹哨、部门报到”的治理模式,充分体现了“有事多商量、有事好商量、有事会商量”机制的优越性,达到了“善治”的效果。在上门入户、走访慰问的时候,我发现有些居民很热心,愿意出谋划策,也乐于帮助别人,便组织他们成立了“善治”志愿理事会,让社区党员成为中坚力量。居民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,参加人员越来越多,于是我在“善治”志愿理事会又分设了爱心调解团、环保服务队、助老服务队、综合巡逻队、健康医疗队等8个“善治”服务团队。截至目前,社区“善治”志愿理事会在册人数有100多人,其中党员超过1/3。

在党员志愿者的带动下,社区“善治”志愿理事会在反诈宣传、文明创建、环境整治等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尤其是疫情防控期间,感人的事迹和人物比比皆是,梁凤英就是其中的一位。梁阿姨今年75岁,是社区最早的几名志愿者之一,她几乎把所有的闲暇时间都用在了志愿服务居民的各种活动上。记得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时,梁阿姨从下午4点到社区待命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4点多才回家。原定于下午5点开始的检测因故一直到晚上9点还没有开始,现场排队等待的居民越来越多,大家非常焦躁,不时对社区工作人员发泄不满。梁阿姨耐心安抚情绪失控的居民,向大家解释情况,劝大家耐心等待。很多居民见一大把年纪的梁阿姨都奋战在一线,情绪便慢慢平缓下来。检测工作开始后,考虑到梁阿姨年纪大,我劝她早点回家休息,但她坚决不同意,她说:“现在正缺人手,你们几个忙不过来,我是老党员,我不能先走。”那天深夜,目送着梁阿姨消失在夜幕中的背影,我的眼眶湿润了!正是一个个像梁阿姨这样的平凡党员志愿者,温暖了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!老人家退休了还在尽心尽力为大家服务,我工作中的苦和累又算得了什么呢?回到社区,我克服困倦和疲劳,又开始着手第二天核酸检测的准备工作。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加精细,让“善治”的脚步更贴近老百姓?今年6月,我开始在社区探索“善治”楼栋长管理模式,每50~150户设立一名楼栋长和管理员,楼栋长来自热心为居民服务的党员,让居民来服务居民。楼栋长利用微信群、小程序等方式,为所在楼栋居民调解纠纷、传递好人好事和政策通知,收集居民“哨声”诉求,成为社区与住户之间的纽带。对收集到的问题,通过“善治”理事会的协商议事机制协调解决,解决不了的则通过“群众吹哨、干部报到”程序解决,让居民需求不出户、问题解决在社区,打通了联系服务居民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两个月前,万科海上传奇有两户邻居因噪音问题闹得不可开交,楼下住户扬言要安装震楼器。70多岁的党员楼栋长得知情况后,马上上门调解。他了解到楼下居民每天要出车,习惯早睡早起,楼上邻居家里有3个年幼的孩子,小孩早晚在家打打闹闹,对楼下住户影响很大。楼栋长动之以情、晓之以理,劝导双方换位思考、互相体谅,指出安装震楼器是违法行为。经过几番劝解,两家人握手言和。“善治小区”创建已经上路,我们信心十足。记得很多年前丈夫从消防部队退役时曾对我说:“在部队我为人民服务,现在你在社区工作就是接棒为人民服务。”我想,如果社区每一位工作者、每一个居民都有“我为人人、人人为我”的思想,大家齐心协力把自己的家园建设得更加温暖和谐、干净美丽,每个家庭、每个楼栋“善治”了,那么我们的小区也就“善治”了;一个个小区“善治”了,那么我们的社会也就“善治”了。

分享
打印此页|关闭窗口
分享文章到
扫码浏览